实验室中的质控品如同检测质量的“隐形裁判”,一旦使用得当便能成为“标尺”,而一旦错误使用,则可能陷入“陷阱”。然而,很多科研人员在存储、复溶、分装、上机等基础操作时常常失误。例如,自动除霜冰箱会悄然影响质控品的稳定性,阳光直射的实验台则可能导致复溶环境超标,同时,移液管的精度不足也会引起加水量的误差。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,往往会导致质控结果的偏差,甚至影响临床判断!今天,我们将重点讲解在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关键环节,从“选冰箱”到“上机前”的每一个步骤,帮助您规避操作中的雷区,确保检测的质量底线!
一、存储:选择合适的冰箱,温度计不能忽视
质控品未开瓶时,其存储环境直接影响着其稳定性。记住两个“硬性要求”:
● 选择医用冰箱:自动除霜的冰箱频繁的温度变化会破坏质控品的冷冻结构,因此绝对禁止使用;
● 定期校准温度计:冰箱内的温度计绝不是摆设,必须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度,避免因温度差异导致质控品变质。
二、复溶:关注环境、水质与水量,确保精准
复溶是将干粉重新“激活”的关键步骤,操作不当会直导致质控品成分的破坏:
● 操作环境需避光和防风:复溶操作必须在无空气流通、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的实验台上进行,以防质控品受潮或氧化;
● 严格控制温度在18-25℃之间:操作必须在室温环境进行(禁用孵育器/密闭箱),高温会导致成分变性;
● 水质必须“纯净”:建议使用符合行业标准WS/T574-2018《临床实验室试剂用纯化水》的水,水质达不到标准会引入干扰物质;
● 水量必须“准确”:建议使用A级移液管提取水(更高精度),同时定期校准移液管——过多稀释或过少导致浓度异常都会使质控结果失真。
三、分装:体积与标签,缺一不可
分装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使用,但若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交叉污染或混淆:
● 体积需依据实际需要:在分装时参考仪器每个项目的“吸样量+死腔量”,避免取液不足或者造成浪费;
● 标签必须明确:每个分装管上需标注质控品名称、水平(如高/中/低)、分装日期——若没有标记,可能会导致后期用错“标尺”,最终结果将混乱不堪!
四、上机:温度平衡与加速融化的禁忌
上机前的最后一步,许多人因急于求成而踩雷:
● 未分装的质控品(2-8℃冷藏):取出后应直接提取所需量,原瓶绝对禁止回温!取完后应立刻放回冰箱,反复的温差变化会加速质控品的失效;
● 分装冷冻的质控品:需提前放至室温自然融化,禁止使用热水浴或吹风机等方式加速融化!务必等待其完全平衡后再进行上机,暴力升温将会破坏其成分的稳定性。
这些细节表面上仅是“操作习惯”,实际上却是质控结果的“生命线”。从今天开始,将这些细节记在心中或贴在实验室的操作台旁边——每一分规范,都将为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可靠增添保障!尊龙凯时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生物医疗解决方案,帮助您在检测中保持高标准。
尊龙凯时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疗质控及标准品供应商,凭借自主研发技术,向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创新的质控解决方案,助力临床实验室实现全面质量管理。我们已经推出了专业的质控管理软件,涵盖免疫、细胞与分子检测等多个领域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